烹制后的桦木方便筷仍能力透纸背
真相 同其他蔬菜一样,我们对竹笋口感的首要要求是好嚼,好消化,因为植物细胞外面都包裹着主要有纤维素构成的外壳——细胞壁,所以要想获取里面的营养就得碾碎这层外壳。身为灵长类动物的我们,没有像牛那样的有4个胃室的胃和可以磨碎草料的牙,也没有兔子那样长达0.5米的盲肠,所以我们更多地选择植物幼嫩的部分,无论是茎叶花果都是如此。因为这些部分的细胞壁只有1~3微米厚,并且还掺杂了很多松软一些的果胶等物质,所以就算牙齿和消化系统不如食草动物强悍,我们还是可以对付嫩黄瓜和嫩竹笋的。但是,制作一次性筷子的原料则是不折不扣的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部分了。
随着植物的生长,一些组织的细胞壁上沉积了越来越多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厚度也增加到了3~5微米。这种变化过程我们经常会体验到,那些一时吃不掉的大白萝卜“变糠”了,就是因为中心组织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大增,影响了口感。不仅如此,对于树木来说,其木质部的细胞还会互相连接在一起,并且内部的细胞组织也会逐渐被消解,形成空腔,最终组成纯粹的如同自来水管一样的输送水分的管道,也就是我们制作卫生筷所取用的那一部分。而这些“纤维素+木质素”管道,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我们舌头和胃友好的。
那么,通过网络流传的那些招数是不是有可能把纤维素和木质素处理成人类消化系统可以对付的家伙?如果事情如此简单,那很多科学家都要失业了。其实,这也是生产第二代生物能源的瓶颈所在——要把植物的木质素分离掉,再把纤维素剁成小段,才能制成生物乙醇。单单是处理木质素的方法就已经让科研人员焦头烂额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氨水或者稀酸在高压下剥离木质素,并初步切短纤维素。对我们家庭炉灶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任务。
结论流言破解。 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不信的话自己当一回“实验党”就明白了。
特别提示 本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煮“白酒泡筷子”时,会产生大量酒精蒸汽,我在煮的时候,就惊动了家里的可燃气体警报。一定要开窗通风,避免使用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