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鼾声大作”病人患有高血压
打鼾憋气是发生高血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李善群解释道,病人夜间反复发生呼吸停止和缺氧,经神经和体液因素使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出现夜间及早晨血压增高。有报道,中度以上的打鼾憋气4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正常人的3倍;一半以上的打鼾憋气病人患有高血压。
年逾古稀的宋老伯是一名顽固性高血压病人,需要用到3种以上药物才能将血压控制住。医生对宋老伯进行检查后确定,他合并患有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在辅以联合使用家庭用无创呼吸机等相关治疗后,宋老伯的血压控制起来不再那么费劲了。
李善群教授建议,医生在治疗存在不明原因的心血管疾病或顽固性心血管疾病的鼾症病人时,不妨问问他晚上睡觉是否打鼾憋气观察他是否属于肥胖人群,病人自己和家属也要引起重视,如有打鼾憋气的情况要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医生进行相应治疗尽早消除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急着预约睡眠监测,一等就是半年
意识到打鼾憋气的严重后果,一些病人深感紧张,唯恐治疗不及时而影响健康影响生活和工作,因此急于到医院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从而接受针对性治疗。然而,预约睡眠呼吸监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深受打鼾憋气困扰的市民袁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预约本市某三甲医院的睡眠监测,整整预约了半年。 “想想也是,这种监测一做就是一整晚,就这么几台机器,人又那么多,那只能排队等了。 ”
白春学教授表示,目前“到医院看病门诊随访”这种医疗模式导致门诊就诊候诊和等待检查时间漫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慢性病多发病,尽管其危害较大,但患者甚至医务人员的认知度低,加上睡眠监测耗时费力,治疗和随访都需要长期进行,我国现有的医疗诊疗模式无法满足需要。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睡眠实验室等医疗资源所限,及时诊断和尽早治疗尚且困难,更无法做到提前预警,严重并发症甚至夜间猝死等生命意外时有发生。白春学教授透露,本市某区人口百万以上,但医院仅有一台睡眠监测仪。急需发展新的便民诊疗技术,使广大患者获益。
最新物联网睡眠监测有望规模运用
白春学教授介绍,物联网医学的出现为解决睡眠实验室等医疗资源不足提供了解决办法。物联网的核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用户端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互换和通讯。物联网医学指的是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和各种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互换和通讯,实现对服务对象智能化监测定位和服务的一种科学。
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可以达到远程诊断治疗及长期管理患者的功能。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基于手机的易医物联网医学并建立了物联网医学实验室,研发了易医物联网睡眠呼吸疾病诊治技术。得益于物联网医学的远程医疗监控功能,大部分患者可在社区医院甚至在家中完成整夜的睡眠呼吸监测,不必再局限于三甲医院。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患者家中或社区医院监测的结果实时传到睡眠呼吸医学中心,中心医师可及时指导远离睡眠呼吸医学中心的患者的诊治。白春学教授表示,物联网应用于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治,还可克服患者在家庭长期使用呼吸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患者在家庭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易于进行专业指导和宣传教育,可起到“云联知名专家,端享现代医疗“的效果。
由于目前缺乏统一认识和诊治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更没有物联网睡眠呼吸疾病临床应用共识或指南,为此,“世界睡眠日”前夕,白春学教授组织国内多位从事物联网医学和睡眠呼吸领域的著名专家在完成先期调研后,就物联网在睡眠呼吸疾病的临床应用达成共识并形成定稿发表在国际呼吸杂志上,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据透露,目前这一国内外首创的全新的医疗模式及诊治技术已在试运转,预计今年下半年可有规模地投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