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饆饠
饆饠,在唐代是很风行的一种食品。饆饠之名,最早出现于南朝的《玉篇》中“饆饠,饼属,用面和之,中有馅。”可见,是一种馅饼。《资暇集》记“蕃中毕 氏罗氏好食此味,因名‘毕罗’。后人加‘食’旁为‘饆饠’。”毕氏罗氏何许人不可考。蕃,古时泛指外族。毕氏罗氏究竟是何族人,何时传入,也不可 考。唐《酉阳杂俎》记一人在梦中入饆饠店,及醒,见店主曰“郎君与客食饆饠二斤,何不计直而去?”这说明长安当时就有专门的饆饠店,而且饆饠是论斤两出售的。
唐人刘恂《烧尾食单》有很具体的对“蟹饆饠”的描写“赤蟹,母壳内黄赤膏如鸡鸭子黄,肉白如豕膏,实其壳中,淋以五味,蒙以细面,为蟹饆饠,珍美可尚。”刘恂,唐昭宗时在广州任职,他所述的这种饆饠,是在蟹斗里入五味,用面皮把整个蟹斗包起来。
元曲《琵琶记》中,出现过“米皮饆饠”。剧中赵五娘有这样一段独白奴家自丈夫去后,顿遭饥荒,衣衫首饰,尽皆典卖,家聚萧然,怎奈公婆年老,生死难保, 朝夕又无甘旨膺奉,如何是好。只得安排一口淡饭,与公婆充饥。奴家自把些谷膜米皮饆饠来吃,苟留残喘,吃时又怕公婆看见,只得回避。这里的“米皮饆 饠”,显然是糠麸皮一类东西所做,中间显然也不会有馅。
现在的手抓饭是否就是当年的饆饠?已无法考证,在唐以后的文字中,也没有这类的文字。饆饠的真实面目,至今很难讲清了。但饆饠是在唐以前从西域进入中原 的,进入中原后,其原料和制作方法肯定有了很大的改变,以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饆饠,后马可波罗到中国,又把其制法带到欧洲,欧洲人又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以改 造,改造以后就成了意大利馅饼。现在,意大利馅饼作为一种风味十足的方便快餐再回到中国,就成了“piz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