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
1山楂清洗干净,去根儿去蒂儿,去掉核,还可将山楂横切开,加入豆沙等喜欢的馅料。
2将处理好的山楂用竹签串起,晾干水份。
3冰糖和水一起倒入锅中,开大火煮至冰糖融化,中间可搅拌促进融化。
4待冰糖都融入水中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熬一会儿。
5糖浆熬好后,迅速将山楂串放在锅边,用勺子将糖浆均匀淋上后,放入抹油的盘子里。
6稍凉即可食用。
温馨小提示成功的冰糖葫芦,出锅后外面的裹糖会迅速冷却,咬起来是咯嘣脆,完全不粘牙的。要达到这种效果,熬糖是最关键的。
熬好的糖稀,肉眼可见糖浆浓稠,泛淡黄色,用筷子挑起可见拉丝,将筷子放入冷水中,糖稀可迅速凝固,咬一下,硬。还有,如糖稀有轻微拉丝时,就立刻关上火,将其浇在糖葫芦上即可。否则,糖稀就会变得又干又硬,无法继续制作。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 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冰糖葫芦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大约八百年前的南宋绍熙年间。
早些年在北京春节的庙会上,厂甸里,还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植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停,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那是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材,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谁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 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 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 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