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糕就是这样一种食物,山西人取“糕”为“高”的谐音,把吃油糕当作一种吉利象征流传下来。在山西人的餐桌上,人们婚嫁迎娶盖房上梁小孩满月金榜题名时都离不开炸糕的身影,以及大年三十人们还要吃接年糕,寓意“步步高升”。山西晋北晋中地区气候寒冷,作物主要以各种粗杂粮为主,因此这里的油炸糕一般用黄米面制作;晋南地区盛产小麦,油炸糕一般以白面制作,尤以乡宁白面油糕最为著名。
乡宁油糕用白面经过开水烫,包入馅料制作而成,以“皮脆肉软,味道甜美”而享有盛名。从古时起,油糕就被当地人当作美味佳肴,招待客人的上等饭食。该县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还会举行一次庙会――“油糕会”,是当地独树一帜的古庙会,也是当地人吃油糕的高潮日。
《乡宁县志》称,四月初八日,西关外义庙,四乡百姓各奉“关帝神驾”朝山,分为东西北三舍款待乡客,邻村的商贾会集十天。逢会期间,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城,油糕摊多达四五十家。赶会者皆以吃饱油糕为荣。乡间的一些人因为年纪大或患病等原因,不能亲到县城赶会,也要托人买回几包油糕,在家分享其乐。
据传,乡宁“四月八”“油糕会”开始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是宋太祖赵匡赢年间的事了,为了永久的怀念和铭记一位屈枉先贤――古晋国大夫荀息,古鄂人民选择了县境内钟灵毓秀,风水极佳且交通便利的古柏山,为这位隔代名士修建了柏山坟莹,建造了柏山寺的荀息庙堂。是顺应了佛教上的习惯择日方法,还是为了调开农事的闲暇,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民间便以最庄重最得体的炸油糕方式繁衍了古庙会的特定风貌。即使屡遭灾荒年景,兵痞战乱,此情此景还是依然故我班倔强的流传了下来。
“油糕会”期间,乡宁山城便成了一个油糕世界。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方,油糕摊点多达三五十家。每个油糕摊都被人围得水泄不通。油糕锅里捞出的油糕,常常不能满足与会群众的需要。到这里赶“油糕会”的老百姓,以吃饱吃足油糕为美。乡间一些年纪大或患病不能出门进县城的老人年长者病人,也要让人捎买几包油糕,分享其乐。因而,乡宁县境内有“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有钱无钱,吃糕过会”的民间谚语。“四月八”“油糕会”还名闻晋南各县和晋东南地区,与会客商涉及陕晋豫三省边界,人多物广,盛况居邻县集会之冠。会期一般以每年的农历四月六日开始,四月十六日结束,“油糕会”期内,商业贸易物资交流也同时进行,已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
【原材料】
【面团原材料】中筋小麦面粉250克冷水300克。
【馅料原材料】红糖75克白芝麻20克中筋小麦面粉20克。
【烫面团的和制过程】
1.准备中筋小麦面粉250克。
2.准备冷水300克。
3.备好的冷水放在锅里,大火烧至水的周边微微烧开,倒入备好的面粉。
4.用擀面杖朝一个方向搅拌,使面粉与水完全融合,形成无干粉无多余水分的湿性烫面团。
5.用手抓起一个面团在手里来回滚动,面团都不沾手。
6.做好的烫面团倒扣在案板上,手掌心蘸一些冷水把烫面团摊开。
7.用小刀把烫面团分割成几块,目的是让面团里的热气尽快散失,谓之“放气”。
8.烫面团晾凉至不烫手,分两次兑入干面粉50克,并用手反复揉制。
9.揉到面团表面光滑,盖一块保鲜膜放在一边饧制,天气热饧制1~2个小时,天凉时饧制7~8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