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日三餐|天天吃点啥 - 美食|菜谱大全|食谱|美食网 - 做你的美食,食谱,菜谱网

你的位置 : 首页 > 菜谱 > 健康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书籍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脏象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脏象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作者:天天吃点啥  2017-10-07  点击:
【导读】: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

     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为脏,属阴,大肠属腑,属阳,两者相距甚远,但由于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女肠经属大肠络肺,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因此二者在生理病理上有密切关系。

     肺主气,主行水,大肠主传导,主津,故肺与大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传导和呼吸方面。

     1.传导方面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亦随之而降,以发挥其传导功能,使大便排出通畅。所以说』肠中物至此,精汁尽化,变为糟粕而出,其所能出之故,则大肠为之传导,而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是以理大便必须调肺气”。此外,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与否,同肺主行水大肠主津的作用也有关系。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与大肠主津重新吸收剩余水分的作用相互协作,参与了水液代谢的调节,使大肠既无水湿停留之患,又无津枯液竭之害,从而保证了大便的正常排泄。

     2.呼吸方面肺司呼吸,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大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其气以通降为贵。肺与大肠之气化相通,故肺气降则大肠之气亦降,大肠通畅则肺气亦宣通。肺气和利,呼吸调匀,则大肠腑气畅通。反之,大肠之气通降,肺气才能维持其宣降之性。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肺失宣降和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方面。

     脾与胃的关系

     脾与胃在五行属土,位居中焦,·以膜相连,经络互相联络而构成脏腑表里配合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输布的生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脾与胃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纳与运升与降燥与湿几个方面。

     1.纳运相得胃的受纳和腐熟,是为脾之运化奠定基础;脾主运化,消化水谷,转输精微,是为胃继续纳食提供能源。两者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消化饮食输布精微,发挥供养全身之用。所以说“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胃司受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

     2.升降相因脾胃居中,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纽。脾的运化功能,不仅包括消化水谷,而且还包括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脾的这种生理作用,主要是向上输送到心肺,并借助心肺的作用以供养全身。所以说“脾气主升”。胃主受纳腐熟,以通降为顺。胃将受纳的饮食物初步消化后,向下传送到小肠,并通过大肠使糟粕浊秽排出体外,从而保持肠胃虚实更替的生理状态,所以说“胃气主降”。“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脾胃健旺,升降相因,是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正常生理状态。升为升清,降为降浊,所以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于肺而灌溉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肠,从便溺而消”。总之,“脾胃之病,……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两字,尤为紧要”。

     3.燥湿相济脾为阴脏,以阳气用事,脾阳健则能运化,故性喜温燥而恶阴湿。胃为阳腑,赖阴液滋润,胃阴足则能受纳腐熟,故性柔润而恶燥。故曰“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燥湿相济,脾胃功能正常,饮食水谷才能消化吸收。胃津充足,才能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之运化吸收水谷精微提供条件。脾不为湿困,才能健运不息,从而保证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不断地进行。由此可见,胃润与脾燥的特性是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的。故曰“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燥土宜润,使归于平也”。因此,脾胃在病变过程中,往往相互影响三个方面主要表现在纳运失调升降反常和燥湿不济。

  

打印

推荐文章

网友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热门点击

美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