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日三餐|天天吃点啥 - 美食|菜谱大全|食谱|美食网 - 做你的美食,食谱,菜谱网

你的位置 : 首页 > 菜谱 > 健康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书籍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作者:天天吃点啥  2017-10-07  点击:
【导读】: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4.诊法辨证诊法,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简称四诊。望诊是对患者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闻诊是从患者语言呼吸等声音以及由患者体内排出的气味以辨别内在的病情。问诊是通过对患者及知情者的询问,以了解患者平时的健康状态发病原因。病情经过和患者的自觉症状等。切诊是诊察病人的脉象和身体其他部位,以测知体内变化酌情况c在四诊之中,以望神望面色舌诊问诊脉诊为要。四诊各有其特定的诊察内容,不能互相取代,必须四诊合参,才能系统而全面地获得临床资料,为辨证提供可靠依据。

     辨证即分析辨识疾病的证候,即以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为依据,对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为何种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

     5.预防治则

     预防预防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采取积极的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即“治未病”,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要防病必先强身.欲强身必重摄生摄生又称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背景下发生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人类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把精气神作为人身之三宝,视为养生的核心,强调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神并养协调阴阳谨慎起居和调脏腑动静适宜养气保精综合调养。养生是最积极的预防措施,对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具有普遍意义。除摄生防病外,还应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

     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指未病之时,注重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病,当注意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早期诊断以防止疾病由轻浅而危笃,所谓“见微知著,弥患于末萌,是为上工”早期治疗则可截断病邪传变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防止疾病传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既病防变的关键,一方面可控制病邪蔓延,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正气的过度损耗,易于治疗和恢复健康。

     治则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或原则,是治疗疾病的观念和确定治法的原则,对临床立法处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治病求本知常达变因势利导和以平为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观念。而正治反治治标治本燮理阴阳调和气血调理脏腑形神兼顾病证相参因异制宜等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所确定的具体治疗措施,治则指导治法,而治法体现治则。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关于诊断与治疗操作规范的四大要素。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为中医学术的基本特色。所谓“理”,指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病变机理作出的准确的解释;所谓“法”,指针对病变机理所确定的相应的治则治法;所谓“方”,是根据治则治法选择最恰当的代表方剂或其他治疗措施;所谓“药”,指对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及其剂量的最佳选择。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论治是在辨证基础上拟定出治疗措施,辨证与论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6.康复康复,又名平复康健。康复是指改善或恢复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即采用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脏腑组织功能衰退或功能障碍进行医疗,从而使其生理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康复不仅是身体的复健,而且更重要的是心神的康复,故中医学认为康复是身心的康复。中医学康复的基本观点为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和功能康复。根据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观点,通过顺应自然,适应社会,整体调治,达到人体形神统一。整体康复的思想,称为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是辨证论治在康复中的具体体现。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并选择适当的康复方法,促使患者康复的思想,称为辨证康复观。根据中医学的恒动观,注重功能训练,运动形体,促进气血流通,以恢复患者脏腑生理功能和生活工作能力的思想,称之为功能康复观。

     预防治疗和康复是中医学同疾病作斗争的三种不同而又密不可分的理论和方法,对临床医疗实践,保障人们的健康长寿,具有重要的意义。

  

打印

推荐文章

网友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热门点击

美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