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日三餐|天天吃点啥 - 美食|菜谱大全|食谱|美食网 - 做你的美食,食谱,菜谱网

你的位置 : 首页 > 菜谱 > 健康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书籍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作者:天天吃点啥  2017-10-07  点击:
【导读】: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气一元论     第二节 阴阳学说#12288...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五脏六腑皆赖气为之用。气贵于和,又喜宣通。故曰“气血以流,腠理以密”,“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凡疾病之表里虚实,顺逆缓急,无不因气所致,所谓“百病生于气也”。故“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病变,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因此,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的生成和运行失常有关。

     指导诊断和治疗

     1.诊断方面中医诊断学中,四诊无一不与气密切相关。“有诸内者形诸外”,审察五脏之病形,可知真气之虚实。因此,正气的盛衰可以从面色形态声音神志脉象等方面表现出来。其中以神志和脉象尤为重要。神气的存亡是生命活动的标志,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故曰“神者,正气也”。“神气者,元气也。元气完固,则精神昌盛无待言也。若元气微虚,则神气微去;元气大虚,则神气全去,神去则机息矣”。故望气色又可知内脏之盛衰气血之虚实邪气之浅深。

     “寸口者,脉之大会”,“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故气之盛衰可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人之元气为脉之根本,故曰“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中医在诊断中,审查“胃气”如何,是决定疾病顺逆生死的关键。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2.治疗方面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邪气和正气双方的矛盾斗争,正气在发病上居主导地位。故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治疗的基则不外乎扶正和祛邪。祛邪为了扶正,扶正即所以祛邪。“气者,人之根本也”。治疗的目的旨在疏其血气,令其和平。气得其和为正气,失其和为邪气。治气贵在于“调”,这里的“调”,是调和之意,不仅仅是用理气药来调畅气机,而是指通过各种治疗方法来调整脏腑的阴阳失调,使机体重新建立阴阳气血升降出人的动态平衡,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可见气一元论对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判断疾病的预后

     应用气一元论,从形气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和预后,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形以寓气,气以充形,“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若“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所以,元气是疾病顺逆的根本。

     中医学根据“形神合一”的观点,强调望神色以决死生。“血气者,人之神”,“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以合于神明也”,“治之要极,无失色脉”。“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脉气主要是胃气,是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说明了脉有胃气的。

  

打印

推荐文章

网友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热门点击

美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