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因此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也是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
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这部书也以“本草经”命名。汉代托古之风盛行,人们尊古薄今,为了提高该书的地位,增强人们的信任感,它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这妇孺皆知的传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定名为《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有序例自成l卷,是全书的总论,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
《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本经》而发展起来的。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本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